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首次明確提出了“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大論斷和戰(zhàn)略任務,深刻闡明了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基本原則,為新時代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指導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事業(yè)長遠發(fā)展的綱領性文件。從“繁榮發(fā)展哲學社會科學”到“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不僅是一個重大提法的變化,而且是黨中央關于哲學社會科學的使命職責、戰(zhàn)略要求的重大發(fā)展。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是時代的呼喚、黨和國家的要求、中華民族的期盼,也是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擔負的崇高使命。
要全面、準確、深入地理解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豐富內涵和戰(zhàn)略要求:第一,學科體系是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要聚焦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聚焦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聚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科學謀劃學科布局。要突出優(yōu)勢、拓展領域、補齊短板、完善體系,使基礎學科健全扎實、重點學科優(yōu)勢突出、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創(chuàng)新發(fā)展、冷門學科代有傳承、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輔相成、學術研究和成果應用相互促進。第二,學術體系是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核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思想、理念、原理、觀點,理論、學說、知識、學術等;二是研究方法、材料和工具等。學術體系是學科體系、話語體系的內核和支撐。學術體系的水平和屬性,決定著學科體系、話語體系的水平和屬性。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種學術資源,堅持問題導向,著力提升原創(chuàng)能力和水平。第三,話語體系是學術體系的反映、表達和傳播方式,是有特定思想指向和價值取向的語言系統(tǒng),是構成學科體系之網的紐結。哲學社會科學要善于提煉標識性概念,打造易于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引導國際學術界展開研究和討論,要堅持中國立場,注重中國特色,用中國理論、中國學術解讀中國實踐,主動設置議題,勇于參與世界范圍的“百家爭鳴”。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這是新時代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神圣職責。我們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學術自覺,以強烈的責任感、緊迫感和擔當精神,在加快構建“三大體系”上有過硬的舉措、實質性進展和更大作為,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的指示要求,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體現繼承性、民族性,體現原創(chuàng)性、時代性,體現系統(tǒng)性、專業(yè)性,構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形成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增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國際影響力,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讓世界認識“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不僅是重大的政治任務,而且是重大的研究任務。哲學社會科學研機機構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思想自覺,加強領導,敢于擔當,奮發(fā)有為。要扎實做好學科建設和人才隊伍狀況調研普查,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積極穩(wěn)妥推進科研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完善符合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規(guī)律、有利于出高質量成果和高水平人才的科研管理體制機制。
作者簡介
謝伏瞻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本文系作者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辦的所局級主要領導干部讀書班上的講話摘要
(責任編輯 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