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陵擁山而建,橋山八萬株柏樹常年郁郁蔥蔥,樹齡超過千年以上就超過三萬株,為什么要在先祖長眠之地種柏樹呢?著名學者王魯湘在參加丙申(2016)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時解釋說,古代柏樹的“柏”通魂魄的“魄”,在黃帝陵栽下柏樹,表明這個地方是先祖魂魄所在。

鳳凰衛(wèi)視主持人王魯湘
王魯湘說,橋山的標志就是郁郁蔥蔥的古柏,最早的古柏叫軒轅柏,據(jù)林業(yè)工作者測定,樹齡應該有五千年上下了,所以我們說這是軒轅黃帝親手種植的一顆古柏。還有一個很著名的“將軍柏”也叫“掛甲柏”,相傳漢武帝當年率十八萬大軍祭祀黃帝陵,他把盔甲掛在這顆柏樹上,可見當年“掛甲柏”就已經(jīng)非常的高大了。
橋山有八萬多株松柏,很多人以為這是一片自然的原始森林,其實不是,它是歷朝歷代的華夏子女親手種植的。以黃帝的衣冠冢和祭祀黃帝的軒轅廟為核心,環(huán)陵、環(huán)廟而栽,幾千年下來形成這樣一個大地奇觀。
那么為什么要在這里種植柏樹呢?王魯湘說,其實中國很多地方,“柏(bai)樹”都念“柏(bo)樹”,這是古音?,F(xiàn)在說“魂魄(po)”,魄這個字的古音也念(bo),“柏”(bo)樹與魂“魄”(bo)其實是同一個音,“柏”與“魄”的意義是相通的。古人把人死后“精氣”分成兩部分,輕的那部分變成“魂”上天了,重的那部分就是魄(bo),就入地了。所以我們在先人“魄”所在的地方栽一片柏樹來紀念他。
王魯湘介紹,柏樹有幾個特點,一是四季長青,郁郁蔥蔥;第二它是長壽樹,可以活多少年我們不知道,現(xiàn)在知道最長的已經(jīng)有五千年了;第三所有柏樹到一定年齡以后都是扭曲著生長,形狀特別像我們中華民族的圖騰龍。所以在墓園、在墳地都是種植柏樹,遠遠看到柏樹蒼蒼,讓我們肅然起敬,也寄托后人的哀思。
(責任編輯 師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