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上新西部網(wǎng)
不良信息舉報窗口
新華社西寧6月27日電題:青藏鐵路:“高原凈土”上的綠色穿行
新華社記者李亞光、王軍
6月的青??煽晌骼锏貐^(qū)仍是白雪皚皚。在索南達杰保護站旁的廣袤草原上,來自數(shù)百公里外的藏羚羊群開始集結,準備向西進發(fā)。
每年這個時候,藏羚羊將從我國西藏、新疆等地長途奔襲,前往位于可可西里素有“藏羚羊大產房”之稱的卓乃湖產仔。
青藏鐵路穿越可可西里全境,是藏羚羊遷徙的必經(jīng)之地。為方便野生動物,鐵路通過架設高橋的方式在這里設置了33處、總長超過58公里的通道。
日前記者深入可可西里腹地,來到其中一處野生動物通道。當青藏列車從橋上飛馳而過,附近的藏羚羊群并未感到十分驚慌,其中不少還在橋樁旁悠閑地吃著草。
記者乘坐青藏線列車返程,即將進入一處山洞時火車開始鳴笛,距離鐵路不足15米的兩只藏野驢仍安然低頭舔食著草原上未消融的冰雪。
青藏鐵路公司工作人員王濤告訴記者,10年前的情況和現(xiàn)在有所不同,那時的野生動物對鐵路和列車還較為警覺,在穿越通道時也顯得非常謹慎,需要集結較大群體才敢通過,之后迅速離開,不在附近逗留。
“如今的情形說明,野生動物對青藏鐵路的畏懼感在降低,適應度在提高?!遍L期在青藏高原進行野外實地調研的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工作人員趙翔說。
“2006年通車初期,通過野生動物通道上遷和回遷的藏羚羊數(shù)目分別為2122只和2959只,如今均已超過5000只?!鼻嗖罔F路公司計劃統(tǒng)計部運輸計劃室主任楊海江說,青藏鐵路野生動物通道使用率也從通車之初的56.6%逐步上升到如今的100%。
“可可西里被稱為‘無人區(qū)’,境內野生物種大多生性膽小、機敏,如今能和‘天路’和諧共存,超出了不少業(yè)內人士的最初預期?!壁w翔介紹,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它們長期未受人類活動驚擾,沿線生態(tài)也沒有因火車運行而遭到破壞。
被稱為“高原凈土”的青藏高原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等5大水系的發(fā)源地,也是亞洲重要的水源涵養(yǎng)地和氣候啟動區(qū)。王濤告訴記者,通車10年來,青藏鐵路一直采用我國業(yè)界最嚴格的環(huán)保標準運營。
自開通之日就在青藏線上工作的Z917次列車長林志盛說,10年前就采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為青藏鐵路率先配備全封閉式車體,實現(xiàn)了車內垃圾對外“零排放”。據(jù)中國北車股份有限公司隨車工程師王強介紹,采用大容量真空集污技術的青藏線列車車體最多可連續(xù)運行18小時,車體還安裝了專用的固體垃圾壓縮機,全程列車只需在3個站點集中排污。
記者近日乘坐青藏列車在格爾木站??繒r發(fā)現(xiàn),成群結隊的垃圾車和吸污車早已等候在鐵路旁。短短十幾分鐘的時間里,列車上的所有污水及垃圾就被清運一空,送往附近的專業(yè)機構進行處理。
“經(jīng)過處理的污水最高達到二級排放標準?!鼻嗖罔F路沱沱河站污水處理車間工人張桂蘭說,除火車上外,各站點產生的污水也要經(jīng)過嚴格處理才能排放。
據(jù)介紹,整個青藏線目前共設有15個污水處理中心,每月定期進行監(jiān)測。同時,各站區(qū)的生活、取暖均采用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杜絕向大氣排放污染物。
“青藏鐵路在生態(tài)保護方面已和世界接軌,甚至走在了前面?!眮碜缘聡脑涡侣動浾叩模叮窔q乘客奧古斯特目睹了青藏線列車運行中的垃圾處理過程,這樣評價道。
王韜說,為打造“生態(tài)天路”,在高寒、干旱的世界“第三極”,他們甚至對41%的路段成功進行了人工綠化,長度共805公里,面積達775萬平方米,完成了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記者乘坐火車觀察發(fā)現(xiàn),在鐵路兩旁能看到很密的綠色植物。“科研人員多年來選育適合高原環(huán)境的植物種源,最終采取草、灌木相結合的方式才種活了這些植物?!蓖鯘f。
西藏那曲地區(qū)雁石坪鎮(zhèn)小學教師格桑扎西,在課余時間常給孩子和年老牧民介紹關于“天路”的各種知識。他告訴記者,這條經(jīng)過他家鄉(xiāng)的鐵路,讓人們對“生態(tài)”“環(huán)?!薄皠游锉Wo”等概念有了更深、更直觀的理解。
(責任編輯 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