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精品视频一区_爱性久久久久久久久_在线看免费观看中国Av_一级大黄片免费视频在线

  • 掃一掃上新西部網
  • 不良信息舉報窗口
您的位置: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進西部 >> 正文
2017全球華人新年祈福大典在黃帝陵舉行
2017-01-01 20:40:40 來源:西部網

黃陵謁祖?祈福中華——2017全球華人新年祈福大典在黃帝陵舉行。

黃帝陵是全球炎黃子孫心中的圣地和精神家園,是海內外華人華僑與祖國聯(lián)系的重要紐帶。2016年12月31日晚,在新年來臨之際,來自五大洲、10多個國家的華人華僑代表齊聚中華始祖軒轅黃帝圣殿,與社會各界人士共千余人,共同參與了“黃陵謁祖?祈福中華——2017全球華人新年祈福大典”。

祈福大典以新年鳴鐘謁祖、祈福盛世中華、弘揚中華文化為重點,旨在凝聚中華民族精神標識,使黃帝陵成為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影響世界的重要基地。

據悉,本次活動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延安市人民政府、陜西廣播電視臺、黃陵縣人民政府、黃帝陵基金會主辦,黃帝陵管理局、陜西網絡廣播電視臺、陜西廣電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陜西都市傳媒有限公司承辦,陜西省僑聯(lián)、陜西畫報社、黃帝文化研究會、黃陵國家森林公園(軒轅養(yǎng)生谷)協(xié)辦。

由著名學者紀連海、肖云儒、桂維民、商子雍、李震及“時代楷?!壁O恩鳳6人領誦的《黃帝陵祈福三字經》飽含真摯情感,撼人心魂。

著名學者領誦祈福三字經 真摯情感撼人心魂

當晚23時30分,“黃陵謁祖 祈福中華”——2017全球華人新年祈福大典正式拉開帷幕。環(huán)繞在蒼松翠柏之間,巍峨壯觀、莊嚴肅穆的黃帝陵祭祀廣場,由無數燈光點亮了輪廓,航拍飛機掠過之后,留下了一幅幅絕美的畫卷。大典的舞臺就坐落在這樣的美景中。

在悠揚激越的子長嗩吶、威武雄壯的黃陵抬鼓方陣襯托下,具有濃郁北方特色的火龍上下翻飛,陜北歌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王向榮、陜北民歌后起之秀延錦園,共同演繹了經典陜北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和《對花》。

來自寶島臺灣的著名歌手陳明真獻上了一首優(yōu)美動聽的《彎彎的月亮》,首屆“超女”冠軍安又琪演唱了《有你陪著我》,激蕩起在場觀眾濃濃的思鄉(xiāng)情緒。

由著名學者紀連海、肖云儒、桂維民、商子雍、李震及“時代楷?!壁O恩鳳6人領誦的《黃帝陵祈福三字經》飽含真摯情感,撼人心魂。

主辦方的五位代表向五大洲的華人華僑代表贈送了裝有橋山千年柏樹種子和土壤的福袋。

千年柏樹種子贈與華僑代表 寓意永遠心系祖國

祈福大典上,主辦方的五位代表,向五大洲的華人華僑代表贈送了裝有橋山千年柏樹種子和土壤的福袋,寓意炎黃子孫無論身處何地,均能不忘初心、心系祖國。

黃陵縣委書記孟中華介紹了黃帝手植柏種子的故事,并將具有五千年歷史、隨天宮二號遨游太空返回后的黃帝手植柏種子,交接給了黃帝陵管理局局長張會明,未來將由黃帝陵管理局負責科研、保護和展陳。

黃陵縣委書記孟中華現場介紹了黃帝手植柏種子的故事。

黃帝陵前鳴鐘祈福 愿祖國富強人民安康

零點零分,在全場的倒計時呼聲中,迎來了活動的最高潮——鳴鐘祈福。各界代表共同敲響中華第一鐘——黃帝鐘,共17通51響,每通3響。

在《道德經》中,三是三生萬物;在《周易數理》中,三才之數,寓意著“天地人和,大事大業(yè),繁榮昌隆”。同樣,17也是一個吉祥的數字,寓意著吉,排除萬難,把握時機,可得成功。最終的51響,即象征著黃帝是五帝之首,也暗喻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的含義,延綿不斷、福音長久,將新年祈福大典推向高潮。

5米高的中華龍圖騰形狀的火龍塔在新年祈福的鐘聲當中光焰升騰,絢爛綻放,寓意中華民族實現盛世騰飛,實現偉大復興。

17通51響鐘聲,連綿不斷,回音不絕?,F場還播放了海外華人華僑團體的祈福視頻,全場共同為中華民族早日實現偉大復興、國家崛起而祈福,祝福偉大祖國繁榮富強,祝福全球華人華僑幸福安康(西部網 記者:彭芬 樊永強)

零點零分,各界代表共同敲響黃帝鐘,共17通51響。

5米高的中華龍圖騰形狀的火龍塔在新年祈福的鐘聲當中光焰升騰,絢爛綻放。

祈福大典現場還播放了海外華人華僑團體的祈福視頻。

陜北歌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王向榮、陜北民歌后起之秀延錦園,共同演繹經典陜北民歌。

臺灣著名歌手陳明真演唱《彎彎的月亮》,激蕩起現場觀眾的思鄉(xiāng)之情。

首屆“超女”冠軍安又琪演唱《有你陪著我》。

黃帝陵是全球炎黃子孫心中的圣地和精神家園。

(責任編輯 王順利)

讀取內容中,請等待...
中國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12377
手機舉報APP下載
陜西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029-85260304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擁有新西部網所有版權 備案號:陜ICP備06011504號-3 技術支持:錦華科技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