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清澗縣石嘴驛鎮(zhèn)王家堡村的路遙紀念館前,豎立著寓意路遙“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的雕塑。來訪的人們常在雕塑前或肅立注目、或陷入沉思,感受路遙奮斗一生的創(chuàng)作精神。
路遙紀念館館長劉小濤介紹,目前,路遙紀念館內收藏和展出的有關路遙的手稿、信函、照片、影像視頻等珍貴實物及資料共600余件(張),供來訪者直觀感受路遙一生不平凡的創(chuàng)作歷程。
路遙,原名王衛(wèi)國,中共黨員,1949年12月3日出生于榆林市清澗縣王家堡村一個貧困家庭。多年來,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將文學創(chuàng)作融入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用心用情抒寫改革開放故事,先后創(chuàng)作了《驚心動魄的一幕》《人生》《在困難的日子里》等優(yōu)秀文學作品。他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展現(xiàn)了我國城鄉(xiāng)社會生活和人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頌揚了拼搏奮進、敢為人先的時代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向上向善、自強不息。
20世紀80年代,中國文壇正處于創(chuàng)作思想的轉型期。在經(jīng)歷社會開放的過程中,路遙敏銳地感受到新時代的到來。1982年路遙開始《平凡的世界》的創(chuàng)作準備工作。他列了100多部書單,用了一整年時間翻閱了近10年的《人民日報》《陜西日報》《參考消息》等,筆記做了幾十本。為了追求真實,他還專程到煤礦體驗生活,并多次跟工人一起下礦井。
創(chuàng)作的6年時間里,路遙基本都在陜北。他最重要的作品都是脫胎于他自己生長的土地。從準備到寫作到揣摩每一個人物,路遙與陜北的聯(lián)系更像柳青說的:“咱們這個地方,黃帝陵到延安,再到李自成故里,一天時間就夠了,這么偉大的一塊土地沒有陜北自己人寫出兩三部陜北題材的偉大作品,是不好給歷史交代的。”
路遙的好友、中國作協(xié)會員曹谷溪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路遙酷愛生他養(yǎng)他的這片土地,愛得如癡如狂。路遙曾說‘我這輩子是離不開這塊地方了,每看到干涸的土地上冒出一個草芽,開出一朵鮮花,我都能激動得淚流滿面’?!?/p>
《平凡的世界》的傳播路徑也顛覆了以往文學作品發(fā)表、獲獎、傳播這個既定流程。1988年3月27日開始,《平凡的世界》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連續(xù)播放130天,直接受眾達3億之多。路遙后來自述,自己是一邊聽著節(jié)目播出,一邊趕寫第三部?!霸谀切o比艱難的日子里,每天歡欣的一瞬間就是在桌面那臺破爛收音機上聽半小時自己的作品。對我來說,等于每天為自己注射一支強心劑?!?/p>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路遙在獲獎致辭中如是感慨:“只要廣大的讀者不拋棄你,藝術創(chuàng)造之火就不會在心中熄滅。人民生活的大樹萬古長青,我們棲息于它的枝頭就會情不自禁地為此而歌唱?!?/p>
長期高強度的工作,最終還是拖垮了路遙的身體。1992年11月17日,在長期與病魔抗爭后,路遙在西安離世。作品是作家生命的存在方式,也是最好的紀念碑。
2018年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路遙同志“改革先鋒”稱號,被譽為“鼓舞億萬農村青年投身改革開放的優(yōu)秀作家”。2019年9月25日,路遙被中宣部等部門授予“最美奮斗者”稱號。
“路遙從陜北一步步走向中國文壇,讓清澗,也讓陜北一步步走近讀者。他用生命所建構的文學世界,呈現(xiàn)了積極向上的時代精神,也照亮了無數(shù)人前行的路。他的奮斗精神,是留給這片黃土地的寶貴財富,永遠激勵著奔跑在追夢路上的青年一代。”劉小濤說。
(責任編輯 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