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精品视频一区_爱性久久久久久久久_在线看免费观看中国Av_一级大黄片免费视频在线

  • 掃一掃上新西部網
  • 不良信息舉報窗口
您的位置:
當前位置: 首頁 >> 動向 >> 正文
鐵路部門傳來重大消息 意義深遠
2017-11-20 10:37:58 來源:央視新聞 中新網

原標題:鐵路部門傳來大消息 意義深遠!

中國鐵路總公司19日發(fā)布消息,其所屬全國18個鐵路局均已完成公司制改革工商變更登記,19日集中掛牌運營。這標志著中國鐵路從傳統(tǒng)生產型企業(yè)向現代經營型企業(yè)轉型邁出了重要一步。

18個鐵路局改制完成

據中國鐵路總公司披露,截至11月15日,旗下的18家鐵路局均已完成公司制改革工商變更登記。據悉,這輪變更后,各鐵路局企業(yè)性質由原來的“全民所有制企業(yè)”變更為“有限責任企業(yè)”。

例如,原成都鐵路局、武漢鐵路局相繼更名為“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但18家路局集團依然為鐵總的全資控股公司。

據中國鐵路總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實施鐵路局公司制改革過程中,鐵路部門堅持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力爭構建體現中國制度優(yōu)勢、符合鐵路行業(yè)特點、具有現代企業(yè)特征、落實加強黨的領導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主要包括:

由鐵路總公司行使出資人職責,不設股東會;設立黨委會、董事會、經理層和監(jiān)事會;依法建立職工董事、職工監(jiān)事制度,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yè)民主管理制度。

在領導體制方面,改制后的公司堅持黨的領導,實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領導體制。

在決策機制方面,將黨委會研究討論作為董事會、經理層決策重大問題的前置程序,充分發(fā)揮黨委會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以及董事會的決策作用、經理層的經營管理作用、監(jiān)事會的監(jiān)督作用。

多元化經營是重要目的

除了名字外,此次變更過程中還有幾點變化值得關注。企業(yè)的注冊資本普遍擴大,另外,各鐵路局經營范圍也均有所擴張,很多路局增加了物流、金融、旅游餐飲、廣告經營、房地產開發(fā)、農畜產品和煙草制品銷售等業(yè)務。這也顯示出,多元化經營是中國鐵路進行公司制改革的一大目的。

以房地產為例,鐵總今年曾公開表示,其可開發(fā)利用的土地分布在18個鐵路局的31個省、市、自治區(qū),達到3億平方米。雖然坐擁巨量土地儲備,但卻未發(fā)揮出應有的價值。

另外,目前鐵總賬面上一直處于虧損狀態(tài),2017年一季度,鐵總凈虧損58億人民幣,雖然同比已大幅減少了33.3%,但常年的持續(xù)虧損,確實讓鐵總“壓力山大”。因此,通過公司制改革,實現多元化經營,讓現有資源優(yōu)勢發(fā)揮應有的價值,是鐵總亟需考慮的問題。

2013年8月9日,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提到,要加大力度盤活鐵路用地資源,鼓勵土地綜合開發(fā)利用,支持鐵路車站及線路用地綜合開發(fā)。

《意見》還指出,要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多方式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為社會資本進入鐵路創(chuàng)造條件;強化企業(yè)經營管理,提高資產收益水平等內容。

中國鐵路邁出的這一步,意味著公司制改革態(tài)勢加快,進入強力推進階段。與此同時,民間資本進入鐵路有了新進展。據報道,鐵總已經分別向阿里、騰訊、一汽集團、順豐控股等民營資本發(fā)出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邀請。

機關組織機構改革基本完成

另據鐵總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鐵路總公司本級的公司制改革方案建議已經報國家出資人財政部;鐵路總公司機關組織機構改革基本完成,內設機構精簡調整,機關部門、二級機構、人員編制分別精簡10.3%、26.6%、8.1%,工作流程進一步優(yōu)化;總公司所屬非運輸企業(yè)公司制改革進展順利,年內將基本完成。

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256.4億元(人民幣,下同),全年可確保完成8000億元投資目標;鐵路客貨運量雙雙大幅增長,截至10月底,國家鐵路旅客和貨物發(fā)送量同比分別增長9.4%、13.3%。

專家普遍認為,鐵總此次如果能進行徹底的公司制改革,真正實現市場化運營,對促進其它國有企業(yè)改革也會產生極大示范效應。同時,鐵路的市場化改革也能激發(fā)活力,更好為顧客和客戶服務。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 中新網 記者/鄭連凱 李霜溪

(責任編輯 王順利)

讀取內容中,請等待...
中國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12377
手機舉報APP下載
陜西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0 / 029-63907152
新西部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029-85260304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擁有新西部網所有版權 備案號:陜ICP備06011504號-3 技術支持:錦華科技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