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穎 王國楓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人文與法學院 浙江杭州 310018)
【摘要】本文通過對浙江省大學生村官去留狀況的調查,分析了導致他們去留的主客觀因素及其社會影響,并從政府層面出發(fā)提出了針對大學生村官去留的建議和對策。要給予大學生村官更多的優(yōu)惠政策,讓他們能踏實的留在基層,更好的為農村服務;完善相應的選錄機制,降低續(xù)簽門檻;應出臺相應的政策加強對大學生村官的保護;應對大學生村官進行崗前培訓。
【關鍵詞】大學生村官;去留現(xiàn)狀;原因;對策
“大學生村官計劃”是近年來國家實施的一個導向性政策,它受到了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這不僅為新農村建設注入了新的血液,也為大學生面臨的嚴峻就業(yè)形勢開辟了一條新道路。雖然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到基層就業(yè),但是他們的動機卻各不相同,有的是希望真正扎根農村,為新農村建設貢獻自己的才智,也有的僅僅把村官作為一個緩解就業(yè)壓力的平臺或是以后晉升的跳板。本文通過對浙江省大學生村官去留狀況的調查,分析導致他們去留的主客觀因素及其社會影響,并從政府層面出發(fā)提出針對大學生村官去留的對策建議。
一、大學生村官的去留狀況
從組織部門了解到,近年浙江省村官去留狀況大體如下:溫州市鹿城區(qū)共有274名大學生村官,三年內離職了196人,其中考公務員的36人,事業(yè)單位的98人,去國企的19人,考研的1人,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42人。紹興新昌縣的工作人員提供了一些數(shù)據(jù),新昌縣共有107名大學生村官,三年內離職72人,考公務員的28人,報考事業(yè)單位的18人,去國企的19人,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7人。衢州龍游縣共有103名大學生村官,三年內離職53人,其中考公務員的30人,事業(yè)單位的12人,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5人,去國企的6人。麗水遂昌縣共101名大學生村官,三年內離職60人,其中考公務員的15人,事業(yè)單位的38人,創(chuàng)業(yè)的2人,去國企的5人。舟山嵊泗縣共有170名大學生村官,三年內離職140名,其中考公務員的43人,報考事業(yè)單位的50人,考研的4人,去國企的28人,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15人。總體上來說,離職人數(shù)非常高,大部分大學生村官只是把這份工作作為一個跳板。
不同地區(qū)大學生村官去留狀況存在明顯差異:相比于麗水、衢州等地,紹興、溫州、舟山等地的大學生村官更多的是把村官這個職位當作一個跳板,他們在任職期間就一直報考公務員、事業(yè)單位,希望可以有更好的就業(yè)機會,而麗水、衢州等地的大學生村官穩(wěn)定性更好一些。很多在麗水、衢州等地任職的大學生村官都是當?shù)厝?,而且他們是夫妻都在村中任職,相比于其他地區(qū)的村官穩(wěn)定性更強一些。
二、影響大學生村官去留的因素
大學生村官任職之后,并沒有發(fā)揮自己應有的職能,導致他們去留不定的因素也有很多,主要集中在專業(yè)知識、報考動機、收入水平、出口管理、身份認同等方面。此次調查中發(fā)現(xiàn),61%的村官是因為當下就業(yè)形勢嚴峻而選擇該職務,43%的人把大學生村官這個位置作為步入仕途的跳板。
1、影響大學生村官去留的自身因素
(1)影響他們離開的原因。一是大學生村官缺乏歸屬感、角色認識不清、角色準備不充分。大學生村官到村任職之后,與所在村的干部、群眾存在風俗習慣、思想觀念、心理情感方面的差異,多年的城市校園生活使他們并不適應農村的生活環(huán)境,在心理上和文化上產生了巨大落差,造成了孤獨感,難以對農村的生活形成歸屬感。因此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就自然會遇到障礙,出現(xiàn)矛盾,最終導致角色扮演失敗。他們在平時的工作中很少去處理群眾之間的各種事務,只是在辦公室做一些文職類的工作,其他的村干部更愿意把需要運用到網絡知識的任務派給他們做,致使他們與群眾溝通的機會比較少,加之農民與大學生村官不是很熟,對他們了解也不是很多,在生活當中碰面時也只是客氣地打個招呼而已,有的村民甚至都不認識他們,這樣更使他們不容易融入農村中,導致他們沒有歸屬感,也導致他們不愿意長留農村。
二是擇業(yè)動機不純,只是把大學生村官這個職位當作一個跳板。大學生村官當中的好多人都只是把村官這個職務作為一個過渡緩沖的平臺,由于面臨著嚴峻的就業(yè)形勢,大學生村官相對比較容易考,工作壓力也相對較小、工資待遇也還可以,而且在基層服務幾年之后又有相應的優(yōu)惠政策,所以出于此目的他們暫時把村官作為一個跳板。
三是大學生村官的婚嫁問題也是影響他們去留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學生村官任職幾年之后就到了婚嫁年齡,如果他們自己是當?shù)厝嘶蛘吣信p方同時選擇在農村當村官還比較容易解決這個問題,那些不是本地人又沒有合適的戀愛對象的村官,一般都比較頭疼這件事。他們中的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在農村任職收入和條件都不是特別好,相對于女性大學生村官來說,男性大學生村官的情況更加不樂觀,因此,很多大學生離任也是為了自己以后的婚嫁問題考慮。
(2)影響他們留下來的原因。一是利用相關的政策自主創(chuàng)業(yè)。有一部分大學生村官本身就有創(chuàng)業(yè)的想法,他們來到農村一是因為自己是當?shù)厝?,想為自己的家鄉(xiāng)貢獻一份力量,也有的是想利用農村的資源和政策進行創(chuàng)業(yè),因為國家對于大學生村官創(chuàng)業(yè)的扶持政策是要與當?shù)氐霓r村實地資源和情況相結合,因此,他們留在這兒是想等著合適的機會利用當?shù)氐纳鷳B(tài)和資源更好地創(chuàng)業(yè)。二是自己就是本村的人,打算在當?shù)匕布衣鋺簟⑷⑵奚印?/p>
2、影響大學生村官去留的外在因素
在影響大學生村官離開的問題上,除了他們自身的因素外,還有很多外在的影響因素。
(1)大學生村官被借調現(xiàn)象比較嚴重。這次調查中發(fā)現(xiàn)麗水多名大學生村官,都有同時被幾個村調用的情況。他們分管者幾個村的村務,工作壓力比較大,經常要往返于兩個村之間,但是工資卻和只在一個村掛職的大學生村官一樣多。這種同工不同酬的現(xiàn)象加劇了大學生的心理不平衡感,從而導致了大學生村官的離職。
(2)村干部和村民對大學生村官的認可度低。大學生村官來到基層之后,本身對農村的村務就缺乏相應的認識,再加上他們對基層工作的陌生感,也缺乏與農村交往的經驗,導致他們的工作狀況可能達不到村干部或是村民對他們的期望,因此,面對村官與村民的質疑,他們在很多情況下會失去信心,對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準,從而進一步導致他們缺乏一種歸屬感不想留任農村。
(3)原有村干部對大學生村官的排擠。其實大學生村官之所以在村中受排擠,是因為利益關系。有的大學生村官在村中的工作做得不錯,受到了村民的認可,但是有一些村官怕大學生村官在換屆選舉的時候影響自己的地位,就聯(lián)合其他人一起排擠大學生村官,造成大學生村官無奈離職。
(4)待遇偏低。大學生村官的收入與在企業(yè)任職的同學相比并不高,這也是他們不愿意繼續(xù)留在基層的原因之一。
(5)政府沒有對大學生村官進行上崗培訓,作為外來人員很難融入陌生的環(huán)境。大學生村官剛走出校門,社會實踐的經驗比較欠缺,尤其是對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大學生,他們來到農村之后對農村的生活環(huán)境一無所知,對自己服務的農村也不熟悉,作為一個陌生人很難很好的融入到農村的生活中去,他們長期處于一個邊緣化的狀態(tài),導致角色扮演不清,角色轉換不及時。
三、大學生村官去留問題產生的影響
1、大學生村官去留對農村社會的影響
(1)正面影響:一是可以為農村基層隊伍建設注入活力。大學生村官思維比較開放,頭腦靈活,留任于農村有利于改善農村村干部知識結構,提高村干部整體的素質。他們留任農村可以帶來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理念,比如電腦的使用,網絡信息的獲取等。
二是能夠改變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結構。大學生村官的加入改變了農村基層干部的年齡結構和學歷結構。在年齡結構方面。近年來,農村中大批的青年人紛紛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些年齡較大的人,大學生村官的留任,無疑給基層干部隊伍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學歷結構上,大學生村官的加入,徹底改變了原有村干部普遍偏低的學歷層次,提高了村干部隊伍的整體知識水平,使整個農村的發(fā)展有了新的起點和高度。
三是可以為基層組織帶去新的信息與知識。大學生村官具有現(xiàn)代的管理理念和科技知識儲備,他們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帶領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用他們的技術知識、新思想、新理念影響越來越多的村民,在組織文化娛樂活動、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傳遞健康文明的現(xiàn)代生活方式方面也發(fā)揮著積極作用。
(2)負面影響:一是大學生村官離職導致村務工作開展不便。大學生村官在村中服務了一段時間之后,村民對他們也比較熟悉,村務工作也對他們有了些依賴,再換新人交接工作也要重新花時間建立彼此的信任關系。
二是大學生村官去留對自身發(fā)展的影響。大學生村官留任與否和他們自身的追求有很大的關聯(lián),每個人的人生規(guī)劃不同,無論怎么選擇都有一定的道理。
2、大學生村官去留對個人的影響
(1)正面影響:一是能夠更深刻的了解基層工作,為以后的發(fā)展打下基礎。三年的基層鍛煉也為他們以后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不僅了解了基層工作的特點,也鍛煉了他們處人處事的能力。
二是報考公務員或考研可以享受相應的優(yōu)惠政策。相比于其他人,他們的機會更大一些。
(2)負面影響:一是享受不到創(chuàng)業(yè)的優(yōu)惠政策。二是失去了成為社會管理者的一個渠道。長期留任基層的大學生會有相應的晉升機會。如果任期沒結束就離職,會導致他們失去成為社會管理者的一個便利渠道。
3、大學生村官去留對社會的影響
大學生村官的去留問題無疑對社會人才流動會產生一定影響。其正面影響表現(xiàn)為:使社會知識群體分布更均勻,優(yōu)化人力資源的配置,有利于社會流動。負面影響一是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浪費。如果大學生村官只是把這個職位當作一個跳板,會造成相應的一些資源浪費,國家花三年的時間培養(yǎng)的大學生村官,本來是希望更好的留在農村讓他們發(fā)揮自己的作用,結果他們紛紛離開,又要多花時間和精力再去培養(yǎng)這方面的人才,造成社會資源的一個浪費,社會人員的流動性也增強了。二是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國家培養(yǎng)大學生村官到基層任職3年,但是沒到服務期大學生村官們紛紛離職,原有村干部和村民本來對他們在村中有所作為抱有希望,相信國家選派大學生村官來此會有一定的作為,最終卻是任職一段時間便離開,對于政府出臺的政策并沒有很好地落實,在一定程度上有損政府的公信力。
四、關于大學生村官去留的建議和對策
本文僅從政府層面提出對策建議如下:
1、給予大學生村官更多的優(yōu)惠政策,讓他們能踏實的留在基層,更好的為農村服務
政府如果可以給予更多的政策扶持,解決大學生留任農村的后顧之憂,在薪資待遇上有所提高,這樣能夠更好地激發(fā)他們的工作熱情,相信在面臨當今比較嚴重的就業(yè)環(huán)境條件下,他們也會愿意扎根基層,為三農事業(yè)服務。
要規(guī)范村官借調制度,從而增強他們自身的角色認同感。大學生村官被借調使他們缺乏相應的歸屬感,使得他們的角色認同感缺失,也導致他們對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準。政府要規(guī)范借調制度,使他們能夠在一個村中長期鍛煉,更深刻的了解村務,增強其歸屬感和認同感,更好地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為基層服務和奉獻。
2、完善相應的選錄機制,降低續(xù)簽門檻
在大學生村官選錄考試的過程當中,要加大“三農”問題的設置,要把政治素質和知識水平的測評與相關的村務知識相結合,從而能夠彌補大學生對農村工作不熟悉的缺陷,使他們能夠更快的適應農村工作,更好地融入到基層工作中去。其次,也要重視對大學生求職動機的考量和評估。能夠科學的評估和分析報考的大學生對村官職位的理解以及對基層工作的熱情,而不是招錄到那些只是為了緩解就業(yè)壓力或是利用相關優(yōu)惠政策把村官作為跳板的報考者。降低續(xù)簽的門檻,給大學生村官一個保障。目前很多地區(qū)的大學生村官續(xù)簽的門檻比較高,很多情況下,大學生村官已經在基層服務了3-6年了,但是過了續(xù)簽的時間,他們就會沒有任何保障被迫離開,政府應該取消大學生村官續(xù)簽的時間和條件限制,解決大學生村官的一個身份問題,相應的擴大招錄比例,尊重大學生的意見,如果大學生村官任期結束想要離開,國家也應該給予一些補貼,不至于讓他們服務了這么久,最后離開的時候一點補貼和政策優(yōu)惠都沒有,他們也不至于又得重新面臨選擇職業(yè)的困境。
3、政府應出臺相應的政策加強對大學生村官的保護
很多大學生村官來到基層是有志向為農村發(fā)展做貢獻的,而且他們在實際的工作當中確實也是積極努力產生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廣大農民的認可。但是在村干部選舉的過程中他們是不占優(yōu)勢的,在利益的驅使下,原有的領導班子很排擠大學生村官,他們的聯(lián)合導致大學生村官孤立無援,去留不是。所以,政府可出臺一些政策,讓原有村官和大學生村官不存在相應的利益沖突,讓他們能夠很好地合作,為農村的發(fā)展共同做貢獻。
4、政府應對大學生村官進行崗前培訓
大學生村官被錄取后,政府應該對他們進行相應的培訓,為他們日后更好的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大學生村官剛走出校園,對整個農村的環(huán)境﹑農村村務如何開展都不是很了解,為了更好的讓他們融入到農村的工作環(huán)境中去,政府應該對他們到崗前進行一段時間的培訓,以便他們盡快上手村務工作,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作者簡介】
徐穎(1991—),遼寧大連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人文與法學院本科生。
王國楓(1964—),黑龍江省賓縣人,現(xiàn)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人文與法學院教授。
(編輯 郭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