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農村信用社聯(lián)合社 陜西西安 710077)
【摘 要】文章分析了農村信用社準備金計提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加快改進貸款風險分類方法;未雨綢繆,提足撥備,增強抵御風險能力;加強探索研究,建立適合農村信用社自身特點的計提管理方式;充分運用一般準備緩解順周期性,提高貸款總撥備水平,增強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貸款損失準備;計提方式
農村信用社我國銀行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特殊群體,主要服務區(qū)域為“三農”,是商業(yè)銀行的有效補充。農村信用社普遍規(guī)模不大,經營成本偏高、風險較大。廣大農戶以及農村中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經營風險比較大,償債能力不強,抗風險的能力弱,這些都制約了農村信用社的發(fā)展,加大了農村信用社的經營風險。因此,農村信用社更需強化風險意識,加強貸款損失準備計提管理,在日趨激烈的競爭形勢下生存發(fā)展。
一、貸款損失準備概述
農村信用社在經營過程中都會面臨著各種風險,這些風險可能為農村信用社帶來各種損失,貸款損失準備金是農村信用社從收入或利潤中計提的、用來覆蓋由于借款人違約或者其他風險而造成貸款損失的準備金。為了應對發(fā)放貸款的潛在損失,農村信用社應加強貸款準備金的提取管理,其充分計提直接關系到農村信用社的穩(wěn)健經營和金融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因此,怎樣合理地計提貸款損失準備金,對農村信用社就變得非常重要。貸款準備金的計提種類主要包括專項準備、一般準備和特種準備。
一般準備是金融企業(yè)運用動態(tài)撥備原理,從凈利潤中提取的、用于部分彌補尚未識別的可能性損失的準備金。金融企業(yè)應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定量分析風險資產狀況,合理估計潛在風險值。當潛在風險估值高于資產減值準備,應按照差額計提一般準備。一般準備金額原則上不得低于風險資產期末余額的1.5%。
專項準備是農村信用社根據貸款五級分類法對可能發(fā)生損失的貸款,按照不同的分類級別計提相應比例的貸款損失準備。專項準備計入農村信用社當期損益,作為貸款的備抵項,在資產負債表中反映。
特種準備是農村信用社對某一地區(qū)、行業(yè)或類別的貸款的特殊風險狀況,根據歷史經驗自行判斷計提的準備。
二、農村信用社貸款損失準備計提現(xiàn)狀分析
1、經營發(fā)展不平衡影響了貸款準備計提
農村信用社數(shù)量眾多,但總體規(guī)模較小,經營發(fā)展不平衡,貸款準備計提制約因素多,導致農村信用社間貸款準備的計提差距較大。經營狀況較好的農村信用社通過各種途徑逐步消化歷史形成的不良資產,己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按照有關規(guī)定提足了貸款損失準備和一般準備;個別機構由于管理滯后,不良貸款余額居高不下,盈利能力不足,沒有能力計提相應的貸款損失準備和一般準備以備抵損失,導致?lián)軅涓采w率遠遠低于監(jiān)管要求。
2、經營考核機制影響農村信用社提取貸款損失準備金的積極性
目前在會計處理上,貸款損失準備計提計入當期損益,直接影響到農村信用社的經營利潤。而盈利水平一直都是農村信用社考核的剛性指標之一。為了實現(xiàn)考核目標,就會導致農信社為實現(xiàn)盈利考核目標而貸款損失準備計提不足,給農村信用社積累了較大的風險概率。
3、稅收政策制約著農村信用社貸款損失準備金的足額提取
現(xiàn)行的《金融企業(yè)準備金計提管理辦法》規(guī)定銀行業(yè)金融機構資產減值準備年末余額不得低于風險資產年末余額的1.5%,而稅法規(guī)定,對貸款損失準備金計提超過1%的部分要進行納稅調整,兩者之間存在沖突。農村信用社要多提貸款損失準備,即必須調整納稅,增加了農村信用社的稅收負擔,挫傷農村信用社計提準備的積極性。
4、新會準則采用預計未來現(xiàn)金流量現(xiàn)值計提貸款損失準備
有客觀證據表明貸款可能發(fā)生損失,應按貸款賬面價值與預計未來現(xiàn)金流量現(xiàn)值的差額,計提貸款損失準備。這將更多依賴于農村信用社內部管理人員的主觀判斷和貸款遷徙和違約損失率等歷史積累數(shù)據,這對農村信用社的內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市場環(huán)境不完善的情況下,很可能造成農村信用社貸款損失準備提取不足,虛增利潤,加大農村信用社貸款損失準備計提的波動。
三、完善貸款損失準備制度的對策與建議
深化改革以來,農村信用社發(fā)展步伐加快,許多農村信用社完成股份制改造,且通過各種途徑逐步消化不良資產,農村信用社的不良貸款率大幅降低,風險管控能力不斷增強,撥備覆蓋率水平明顯上升。但與商業(yè)銀行相比,農村信用社的風險防范能力仍需進一步提高,貸款準備金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針對上述情況,提出建議如下:
1、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加快改進貸款風險分類方法
目前,五級分類計提制度仍然是農村信用社計提貸款損失準備的基礎,同時也是監(jiān)管當局的監(jiān)控基礎,為適應監(jiān)管需要和提高貸款損失計提的準確性,農村信用社應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改進信貸風險評估方法,加強對信貸風險五級分類的監(jiān)督和核查,確保在信貸資產五級分類準確的基礎上,審慎及時地計提貸款損失準備金。
2、未雨綢繆,提足撥備,增強抵御風險能力
2012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商業(yè)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管理辦法》明確規(guī)定:建立貸款撥備率和撥備覆蓋率雙指標監(jiān)管標準。貸款撥備率不低于2.5%,撥備覆蓋率不低于150%,兩項指標中的較高者為貸款損失準備的監(jiān)管標準。貸款撥備率=撥備覆蓋率×不良貸款率,當貸款撥備率為2.5%,撥備覆蓋率為150%時,不良貸款率是一個確定的數(shù),即1.67%。當對于資產質量好、不良貸款率低于1.67%的農村信用社,只要貸款撥備率達標,撥備覆蓋率肯定達標,只需以貸款總量為衡量標準,提足2.5%的貸款撥備率就行;對于資產質量差、不良貸款率高于1.67%的農村信用社,只要撥備覆蓋率達標,貸款撥備率肯定達標,只要提足150%撥備覆蓋率就行。雙指標控制有效解決了單指標的缺陷,增強了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農村信用社要堅持審慎前瞻的撥備計提原則,加強貸款損失準備計提力度,提高利潤留成比例,增強內源性資本補充能力,不斷增強持續(xù)經營條件下消化損失的能力,確保撥備水平持續(xù)滿足雙指標監(jiān)管要求。
3、加強探索研究,建立適合農村信用社自身特點的計提管理方式
針對農村信用社不良資產現(xiàn)狀,為增強農村信用社抵御風險能力,監(jiān)管機構鼓勵多計提撥備,并對農村信用社涉農貸款和中小企業(yè)貸款按五級分類比例計提的貸款損失準備金,允許稅前扣除。因此,農村信用社要加強人員培訓,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為計提貸款損失準備金提供支持,確保計提的損失準備要能覆蓋可能形成的貸款損失和可能產生的風險溢價。要通過實證分析,合理確定貸款損失準備的計提比例,逐步建立適合農村信用社自身特點的撥備計提制度。
4、充分運用一般準備緩解順周期性,提高貸款總撥備水平,增強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
一般準備是用來彌補尚未識別的未來可能發(fā)生的損失,蘊含著前瞻性的計提準備金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農村信用社貸款損失準備計提的順周期性。因此,農村信用社應充分考慮不良貸款暴露的滯后性、經濟結構調整的長期性等客觀因素,加大對貸款總撥備率的考核力度,在信貸資產快速增長和經營情況較好的時候盡量多計提一般準備,提高貸款總撥備率水平。以備在經濟蕭條時期緩沖貸款產生的大量損失,緩解由于經濟周期的波動給農村信用社帶來的經營風險。
【參考文獻】
[1]姚軍.對農村信用社貸款損失準備計量確認工作的思考[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1(1):104-105.
[2]許友傳.中國銀行后瞻性的貸款損失準備管理及其逆周期效應[J].經濟科學,2012,(6).
[3]陳慧敏,鐘永紅.中國商業(yè)銀行貸款損失撥備計提的實證研究[J].現(xiàn)代商業(yè),2011(22).
【作者簡介】
楊東旭(1983-)男,陜西榆林人,陜西省農村信用社聯(lián)合社,西安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yè),會計師,研究方向:銀行稅收、財務理論與實務。
(責任編輯 馬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