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通報食藥違法十大案件看看都是哪些東西有問題_華商網(wǎng)
套用合法批號生產劣藥,被處罰190余萬元;包子添加違禁物品導致鋁殘留量嚴重超標,危害市民健康,老板及從業(yè)人員被提起公訴;為了讓魷魚、毛肚、牛百葉肥大鮮亮,長期使用工業(yè)火堿加工,賣給火鍋店及燒烤攤,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刑拘。
華商報記者從省食安委獲悉,今年1-5月,全省共受理食品藥品投訴舉報2705起,較去年增長81%。截至5月底,全省共立案4583起,是去年同期的2.7倍。
據(jù)通報,今年以來省公安機關共破獲食品案件620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855名,刑事拘留768人,涉案金額累計達4.6億元。省食藥監(jiān)局開展了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颶風行動”,查處多起重大案件。
“颶風行動”行政處罰案件:多家企業(yè)被處罰
1陜西百年健康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不合格保健食品案。
根據(jù)2014年國家保健食品監(jiān)督抽驗結果,對其生產的百邦牌紅丹草膠囊等3個品種5個批次重金屬等項目檢驗不合格進行了立案調查,依法處490910元罰款。
2西安利君方圓制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銷售劣藥二維葡磷鈣咀嚼片案。
其生產“二維葡磷鈣咀嚼片”的生產記錄、入庫記錄等與實際生產數(shù)量不符,其中147660瓶套用合法產品批號銷售,貨值金額634938元,依法按劣藥論處。西安市食藥監(jiān)局對其作出沒收違法所得634938元、罰款1269876(合計1904814元)的行政處罰。
3西安老柳鹵味食品有限公司使用無中文標識食品原料生產加工食品案。
臨潼區(qū)食藥監(jiān)局在公司庫房檢查發(fā)現(xiàn)無中文標識牛肉、牛肚及半成品260袋(箱),依法作出沒收無中文標識牛肉、牛肚932.8公斤,罰款69782元的行政處罰。
4寧陜縣秦嶺長春酒廠涉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產食品案。
該廠以五味子為原料,灌裝生產五味子酒106466瓶。依法作出沒收違法所得、罰款1307210元的行政處罰。
5楊凌圣妃乳業(yè)有限公司生產銷售不合格嬰幼兒配方羊奶粉案。
經(jīng)檢驗,楊凌圣妃乳業(yè)有限公司生產的部分批次配方羊奶粉“菌落總數(shù)”不符合規(guī)定,依法作出沒收違法所得4079.04元、罰款2萬元的行政處罰。
全省公安機關公布食品安全犯罪5起典型案例:有包子鋪添加泡打粉
1西安市何某等人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包子案。
對東六路一包子鋪突擊檢查,現(xiàn)場查扣大量非法添加的違禁物品(香甜泡打粉)。檢驗顯示包子鋁殘留量為162.4mg/kg,不符合包子鋁殘留量標準。對包子鋪老板何某及從業(yè)人員蘆某立案偵查,已依法提起公訴。
據(jù)了解,泡打粉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鋁鉀,長期食用會造成人體骨質疏松、缺鈣,易誘發(fā)老年癡呆癥。根據(jù)規(guī)定,膨化食品和饅頭、發(fā)糕等面制品禁用如泡打粉、明礬等任何含鋁添加劑。但使用這種泡打粉,蒸出來的包子松軟可口,賣相好。
2榆林市侯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魷魚、牛百葉、毛肚黑窩點案。
經(jīng)查,侯某從2011年10月份以來,為讓魷魚、牛百葉、毛肚更加肥大、鮮亮、潔白,更具賣相,明知工業(yè)火堿為有毒、有害化學原料,仍長期用其加工,并銷售至榆林部分火鍋店和燒烤夜市攤點,涉案價值達50余萬元。目前,侯某已被刑拘。
3延安市楊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
2013年8月以來,延安高舉商貿有限責任公司法人代表楊某在利欲的驅使下,用劣質芝麻和劣質花生以及方便面下腳料、申花植物油生產芝麻醬和花生醬,用芝麻香精生產香油,產品均假冒陜西三原香之戀有限責任公司廠名。截至被查獲時,楊某共向延安、榆林部分縣區(qū)火鍋店銷售劣質桶裝芝麻醬、花生醬和香油一百余噸,銷售金額達200余萬元,其已被延安市公安局寶塔分局刑拘。
4漢中市何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接舉報后,執(zhí)法部門對洋縣洋州鎮(zhèn)站西旅社進行了檢查,現(xiàn)場查獲何某生產的成品假蜂蜜、非法添加劑明礬及一批制假工具。經(jīng)檢測,假蜂蜜中鋁殘留量嚴重超標。何某已被批準逮捕。
5延安市寇某添加罌粟殼制售“毒火鍋”案。
寇某自2015年元月份以來,先后兩次在其經(jīng)營的“川味小火鍋”店火鍋底料內添加罌粟殼,以提升底料香味。并將底料出售給在洛川縣曙光路經(jīng)營“洛川縣正宗延安麻辣串”店的劉某,之后劉某的火鍋底料在被抽查中鑒定出含有毒、有害成分。犯罪嫌疑人寇某已被逮捕,目前已進入法院審判環(huán)節(jié)。(記者李琳)
(實習編輯 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