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wǎng)西安5月18日消息(記者雷愷 王佳愛)2017年5月18日是第41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博物館與有爭議的史實:博物館講述難言之事”。18日上午,由陜西省文物局主辦、陜西歷史博物館承辦的陜西省2017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陜西歷史博物館舉行。《數(shù)典錄珍 弘道傳承——陜西省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展》作為陜西“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的重點同期開展。

《數(shù)典錄珍 弘道傳承——陜西省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展》以陜西省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取得的成果為重點,將來自陜西全省10市1個示范區(qū)、66家國有收藏單位的200余件文物、200余幅圖表精品向社會公眾做以展示。作為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展,本次展覽的展品全部遴選自參加本次普查的國有收藏單位。展覽品主要依照可移動文物普查的分類標準,大致按化石標本、石器、玉器、陶器、青銅、瓷器、金銀器、雕塑、陶俑、法器、琺瑯器、璽印符牌、度量衡器、古籍善本、檔案文書等類別分別陳列,本次展覽的展品種類之多超過了以往任何一次展覽。通過此次展覽,真正實現(xiàn)了“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ǎn)、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此次展覽分為“功夫不負有心人——碩果累累”“五年艱辛細訴說——普查歷程”“文化遺產(chǎn)活起來——傳承利用”三大部分,帶領觀眾了解普查工作流程,體味普查工作的艱辛,回顧五年來的普查工作歷程,分享普查取得的成果。不但為歷時五年的陜西省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畫上圓滿句號,也為第41個國際博物館日獻上了一場精彩的視覺大餐。展覽將于8月18日結束,共持續(xù)3個月。
據(jù)了解,2012年10月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的通知》,決定從2012年10月到2016年12月,對我國境內(nèi)(不含港澳臺地區(qū))全部國有單位收藏保管的可移動文物進行全面普查登記。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首次針對可移動文物進行全面普查登記,也是繼2007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后我國文化遺產(chǎn)領域開展的又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diào)查。陜西省各級黨委政府、各級普查辦和文物收藏單位,五年來向全省107個縣(區(qū))的所有41085家國有單位發(fā)放了文物收藏情況調(diào)查登記表,共普查登記可移動文物3009495套7748750件,總量位居全國第二。本次普查不但首次全面摸清了陜西省可移動文物收藏單位和藏品數(shù)量,而且發(fā)現(xiàn)和認定了一大批有價值的文物,充實了陜西省文物家底,強化了陜西省文物大省的地位。
(責任編輯 石逸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