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省慈善協(xié)會會長吳前進,常務副會長、總支書記李榮杰帶領各位副會長、慈善專員,全體黨員、員工,陜西慈善發(fā)展與國際交流中心、《善天下》雜志、省慈善書畫研究會黨員及負責人走進陜甘邊革命根據(jù)地照金紅色教育基地,緬懷革命先輩,學習革命精神,從黨的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汲取繼續(xù)前進的智慧和力量,大力推進陜西慈善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吳前進一行從西安驅車100多公里,上午10時抵達銅川照金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大家首先在紀念館前合影留念。
走進紀念館,在講解員的引領下,大家一邊參觀,一邊聆聽講解員講解。踏上巖板石鋪就的地面,黨徽和黨旗映入眼簾,紀念臺中央跳動的火光,寓意著紅色照金留下的火種至今仍在燃燒,成為我們繼承先輩遺愿、實現(xiàn)中國夢的力量源泉。

進入主展廳,在劉志丹、謝子長的遺像前,吳前進神情莊重,身體微微前傾,大家緊跟其后瞻仰,感受革命前輩的英雄事跡。在劉林圃、習仲勛等率領楊虎城部第三旅第一營官兵在甘肅兩當舉行起義,以照金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jù)地初步形成,是我黨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創(chuàng)建的西北地區(qū)第一塊建制完備的革命根據(jù)地--照金蘇區(qū)的建立過程的圖案前感受最深,大家久久不愿離去。
在一面笑臉墻前,大家緩緩地停下了腳步。笑臉墻上,既有革命時期陜甘邊根據(jù)地的英雄,又有今日幸福生活在照金的群眾,大家仿佛看到了照金精神的傳承,照金精神就是--不怕犧牲、頑強拼搏的英雄氣概,獨立自主、開拓進取的創(chuàng)新精神。吳前進深情的說,這些都是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要認真學習,把照金精神落實到實際工作中,不怕困難,勇于創(chuàng)新,為貧困群眾做好事、辦實事。

從紀念館出來,陜甘邊革命根據(jù)地紀念碑矗立在眼前,從213個臺階拾級而上到紀念碑前。這座33米高的紀念碑,寓意照金是西北革命的源頭和支柱,象征著1933年創(chuàng)建了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jù)地。紀念碑上鐫刻著“陜甘邊革命根據(jù)地的英雄們永垂不朽”十六個大字?;拿嬗伤慕M浮雕構成,展現(xiàn)了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jù)地建黨、建政、建軍的重大歷史事件和軍民魚水情。
吳前進代表協(xié)會向革命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他神情肅穆,雙手輕輕撫平花籃上的緞帶,將花籃里的花一一擺正,而后回到隊伍前,與大家一起向革命英雄們?nèi)瞎炊Y。李榮杰帶領黨員、預備黨員重溫入黨誓詞。大家紛紛表示,要繼承老一輩的革命遺志,努力工作。
隨后來到薛家寨革命舊址參觀。薛家寨以險峻著稱,海拔1600余米,絕嶺高度400余米,為三面絕壁之舌狀的狹長山嶺,層巒疊嶂,密林如海,整座山寨走勢雄奇,軍事上易守難攻。1933年,陜甘邊游擊隊、陜甘邊特委先后進駐山寨,修建吊橋、哨卡等防御工事,并利用山上的四個天然巖洞建立了1-4號紅軍寨子,使之成為革命根據(jù)地的大本營。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在這里進行了一系列的建黨、建政、建軍活動。
行進在山間的小路上,吳前進聲情并茂的給大家講述了一個小故事,1933年5月,習仲勛在征糧途中遭遇民團襲擊受傷,帶傷來到一戶貧苦農(nóng)民家中。這戶村民用照金的民間土方為他消疼止血,并在生活上悉心照料。在傷勢穩(wěn)定后,將他秘密送回薛家寨營地。
在山林掩映間的革命烈士李妙齋之墓前,吳前進為隨行人員講述了李妙齋的生平事跡。李妙齋是山西省汾西縣人,1927年11月李妙齋來到陜北投身革命。1933年9月20日, 千余民團武裝趁紅軍主力北上外線作戰(zhàn)之機,從四面夾攻薛家寨。李妙齋剛從老爺嶺執(zhí)行任務回來,未及休息,就投入戰(zhàn)斗,終將民團武裝打退。李妙齋在組織紅軍追擊逃敵時,不幸被藏匿在梢林中的團丁放 冷槍擊中,英勇犧牲。當?shù)匕傩諏⒗蠲铨S和他的警衛(wèi)員的遺體尋回,安葬在他生活戰(zhàn)斗過的地方。
來到四號寨子,這里曾是陜甘邊特委駐地,吳前進與各位副會長坐在石凳上回憶老一輩革命家在薛家寨進行戰(zhàn)斗的崢嶸歲月。吳前進強調,照金精神傳承了中華人文精神“民本”“為公”的價值取向、“自強”“維新”的修為特征、辯證會通的思維品質、厚德善為的行為風格。我們要將照金精神融入慈善工作,求真務實,百折不撓,把慈善工作干好、干實,推動慈善事業(yè)更上一個臺階。
通過照金紅色革命基地的學習,大家紛紛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以照金精神為指導,把工作做到最需要的群眾中去。(高歌)
(責任編輯 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