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平凹《帶燈》
30日,《當代》長篇小說年度論壇的頒獎儀式在京舉行,《帶燈》、《北去來辭》、《日夜書》、《無愁河的浪蕩漢子》、《黃雀記》獲2013年度五佳獎,其中賈平凹的《帶燈》同時獲得《當代》長篇小說論壇2013年度最佳獎。同時,他的《古爐》還獲得了2009-2013五年內的五佳獎,另外四部作品是《一句頂一萬句》、《安魂》、《陸犯焉識》和《三體3:死神永生》;其中劉震云的《一句頂一萬句》同時獲得《當代》長篇小說論壇2009-2013五年內最佳獎。
點評:賈平凹離現實更近了
《當代》從2004年開始舉辦長篇小說年度評選,幾年前改成論壇,評選整個中國內地年度出版的作品的獎。特色是零獎金、全透明、現場評選。今年在新聞出版署書號中心登記的原創(chuàng)長篇小說數量為4798篇。文學評論家白燁對2013年的長篇小說做了總結,他認為今年的長篇的感覺是沒有特別讓人看了以后眼睛一亮、眼見難忘,但是似乎也沒有下滑,是持平之年。今年比較引人注目的板塊是名家新作,名家今年的新作比較多,比如像賈平凹的《帶燈》、馬原的《糾纏》、余華的《第七天》、韓少功的《日夜書》,包括老作家王蒙的《這邊風景》。白燁提出這些作品仔細看的話會發(fā)現它們都有一些變化,“比如賈平凹的《帶燈》我認為是今年比較好的長篇,比他以往的作品好看多了,同時他離現實更近了,以小見大做得比較好,通過鄉(xiāng)鎮(zhèn)女干部勉為其難的維穩(wěn),顯示了當下社會生活中的嚴峻問題,就是帶群關系、人際關系,因為各種利益沖突發(fā)生的新矛盾和新危機,所以我認為這個作品是今年的一個好作品。”
比較:看好50后、60后作家
白燁還提到80后的寫作,今年80后好多人有新作,但是其中顏歌的《我們家》和七堇年的《平生歡》,這兩部作品有80后特別的視角,同樣也是寫青春,但是跟現在很多“致青春”、“小時代”還是味道不一樣。他也提到今年比較傳統(tǒng)型的鄉(xiāng)土題材寫作比較少見,更多的是寫城鄉(xiāng)交叉地帶的生活,以及城鎮(zhèn)化、全球化、市場化所帶來的很多社會生活的問題、矛盾,包括給人精神上造成的某些隱痛,這是今年比較突出的特點。
白燁強調,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生命跟年齡有時候不成正比,“從我看到的作品看,很多50后的作品恰恰相反,他一方面表現了變化,同時在他的作品中還表現出了對于生活的熱心關注,對于人的精神現狀的關注,以及還包含了很多創(chuàng)造的活力和激情。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創(chuàng)作這個事情真不是說年齡越輕越好,或者年齡越長越不好,不是這回事。我在今年的評選中仍然看好的是50后、60后?!?/p>
文學陜軍再出發(fā),《帶燈》獲得了《當代》2013年度最佳獎可謂開了個好頭。作為50后作家的代表人物,賈平凹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還不知道獲獎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