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云
走進群眾藝術館、文化館,給自己一個開啟藝術人生的機會。各級文化館為了讓大家走進來,留得住,緊隨時代發(fā)展,融合西部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讓群眾文藝活動內容、形式都有了顯著變化。此外,經過多年積累,品牌群眾文藝活動發(fā)展紅紅火火,大小舞臺輪番上陣,群眾文藝的風景越來越美。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群眾合唱展演、優(yōu)秀群眾文藝團體“百團匯演”“百團廣場舞大賽”,適逢新中國成立七十五周年,陜西各地群眾文藝活動格外地多,熱鬧非凡。這些群眾文藝活動的背后,都有各級文化館、群眾藝術館組織及培訓的一份功勞。如今文化館從過去主要服務于一老一小,轉向為全民提供美育普及,內容形式則從群眾需求出發(fā),向多場景、沉浸式發(fā)展,并紛紛建立符合地域和生活氣息的品牌群眾文化活動。西安市民張曉選擇每周三走進西安市群眾藝術館,選擇自己喜歡的全民藝術普及公益課堂。和張曉一樣,重慶市民陳美不但自己在重慶市群眾藝術館學剪紙,還帶著家人一起欣賞兒童畫展,觀看話劇。她還參與了“群星大講堂”閻伯政合唱大師公開課觀摩,在藝術海洋里與大師零距離接觸。

▲“紅色基因精神譜系”連環(huán)畫展在西安市群眾藝術館一層展廳開幕
參加文化館活動的人,都有一種共同感受,那就是,只要走進來,就會有一場猝不及防的美的盛宴在那兒等著你!
群眾藝術館和文化館有區(qū)別嗎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對包括文藝作品在內的文化產品的質量、品位、風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雜技以及民間文藝、群眾文藝等各領域都要跟上時代發(fā)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優(yōu)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創(chuàng)作生產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yōu)秀作品,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比罕娢乃囎鳛槲乃嚨囊粋€重要領域,各級文化館承擔著推動群眾文藝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重要職能,并在潛移默化中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以內蒙古群眾藝術館為例,2023年5月新館落成后,就全面向社會免費開放。開放后的內蒙古群眾藝術館是一個集公益演出、培訓、數(shù)字服務、愛國主義教育、群眾文化活動等于一體的功能齊備、服務多元的文化場館。記者了解到,西部各地群眾藝術館多成立于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后期。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國新在《論文化館及其主要職能》(2021年發(fā)表于《中國文化館(第一輯)》)中提到,群眾藝術館在我國最早出現(xiàn)于1955年。當年,文化部分別在北京和浙江試點設立了群藝館。1956年,文化部印發(fā)《關于群眾藝術館的任務和工作的通知》,要求各?。▍^(qū)、市)普遍設立群藝館。1957年3月召開的全國群眾藝術館工作座談會上,確定了群眾藝術館的四項工作:一是搜集和整理民間藝術遺產,輔導群眾業(yè)余創(chuàng)作;二是供應群眾演唱材料和業(yè)務學習資料;三是訓練文化館藝術干部和群眾業(yè)余藝術活動骨干;四是組織社會力量對群眾業(yè)余藝術組織進行輔導。2017年3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以下簡稱《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在很多人看來,是將“全民藝術普及”上升為了法律規(guī)定?!豆参幕毡U戏ā吩诮缍ü参幕O施時,只列舉了文化館,未列舉群眾藝術館。資料顯示,2021年4月,原延安市文化藝術中心(延安市群眾藝術館)向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交《關于延安市文化藝術中心(延安市群眾藝術館) 名稱變更的請示》中說:“因《憲法》和《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中對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機構的表述只有文化館,并無群眾藝術館,且自該法頒布后,全國多地的省、市級群眾藝術館在近幾年內均已更名為文化館,陜西省群眾藝術館也已于2019年8月更名為陜西省文化館。我局于2020年9月報請市政府擬同意將延安市文化藝術中心名稱更名為延安市文化館。特申請將延安市文化藝術中心(延安市群眾藝術館)更名為延安市文化館,并加掛延安市美術館的牌子?!辈贿^,目前還有部分地區(qū)保留了群眾藝術館的名稱。如重慶市群眾藝術館、西安市群眾藝術館等。這一歷史沿革,可以清楚了解群眾藝術館與文化館之間的關聯(lián)。李國新教授在上文中還表示,文化館的核心功能是全民藝術普及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
美育內容的拓展
如何讓群眾“進得來,留得下”,提升服務、豐富內容供給成為文化館推進全民藝術普及的首要工作。在原有涉及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美術、書法、文學等門類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文化館開始轉型,提供符合時下人們需求的新內容,像烘焙、雕塑、影視剪輯、非遺傳承技藝、瑜伽等,不斷推陳出新,確保大家走進文化館,就能找到自己喜歡學習的課程。成立于1957年的西安市群眾藝術館,是西安市基層文化館的核心力量。館里有設施完備的書畫攝影展覽廳、舞蹈排練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廳等場地,一直以來,不斷加大豐富群眾文化產品供給的能力。

▲陜西省文化館曲江館區(qū)
在西安市群眾藝術館公眾號上,從國慶假期第一天開始,在全民藝術普及公益課堂,開講“城中的門”系列故事,圍繞西安城墻十八大門,講述城門的歷史。比如,西安城墻四座正門,分別是長樂門、安遠門、永寧門、安定門,合起來就是“長安永定”。西安市群眾藝術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會不定期面向社會人士推出各類課程,如果想報名,可以關注藝術館的公眾號,看到感興趣的課程就趕緊報名,一些熱門的樂器類課程,會非常搶手。陜西省文化館常年開設全民藝術普及美育課堂。打開陜西文旅惠民公眾號,記者看到美育課堂近期開設的課程有:三秦四季公益學堂古典舞、博雅課堂電鋼琴、形體模特、非遺公益學堂一茶一菓子和非遺文化傳承等,其中有免費的,也有收取一定學費的。在2024年文化館服務宣傳周活動期間,陜西文化館課程創(chuàng)新“N次方”。聲樂、剪紙、化妝、戲曲秦腔、太極八段錦、電鋼琴、健康體態(tài)、芭蕾形體、古琴、中國茶道、播音主持、手繪傘、偉人詩歌書寫……共計500余人報名參與。陜西省文化館曲江館區(qū)則在10月10日后陸續(xù)開通形體模特、普拉提定制、全身塑形定制等課程。據(jù)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信息顯示,全省群眾文化活動基本形成了省市縣鄉(xiāng)各級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周周有活動、月月有主題、年年創(chuàng)品牌”免費開放的活態(tài)發(fā)展趨勢。此外,群眾文藝活動體現(xiàn)地域特色和時代精神的原創(chuàng)作品開始增多。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文化館音樂作品《背篼老師》,就是由真實故事改編,一群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背著背篼走在鄉(xiāng)間,為山區(qū)特殊孩子送去知識和希望,兌現(xiàn)義務教育“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她們有一個親切的名字“背篼老師”。今年,重慶市群眾藝術館舉辦了“川渝樂翻天”2024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喜劇幽默節(jié)目交流展演、第29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精品展重慶巡展等特色鮮明、創(chuàng)新意識頗高的1576場次演出。如今,通過各級文化館的培養(yǎng),越來越多的普通人由觀眾變成舞臺上的一員,用歌聲舞蹈表達出對生活的熱愛。
從小舞臺到大舞臺
“群星獎”是文化和旅游部為繁榮群眾文藝創(chuàng)作,促進社會文化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而設立的全國性群眾文化藝術政府獎。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一個是專業(yè)領域的“文華獎”,另一個就是群眾文化藝術領域的“群星獎”。目前,作為群眾文藝活動的政府最高獎“群星獎”已經舉辦了十九屆。涼山州舞蹈作品《我的弦》、南充市音樂作品《亮花鞋》、巴中市曲藝作品《蜀道》等獲群星獎作品,都是由本地文化館、群藝館把各行各業(yè)的文藝愛好者組織起來,經過館內專業(yè)文化干部的精心培養(yǎng),打磨節(jié)目,一步步從小舞臺走上大舞臺的。各省舉辦的藝術節(jié)是群眾文藝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走向全國舞臺的選拔賽。2023年9月11日,第三屆四川藝術節(jié)四川“群星獎”決賽在南充大劇院正式開啟。四年一屆的盛會點燃了基層群眾文藝創(chuàng)作的熱情,115件作品進入決賽,角逐四川文化藝術政府獎·群星獎。

▲涼山州舞蹈作品《我的弦》

▲南充市音樂作品《亮花鞋》
與專業(yè)演員不同,參加群眾文藝活動的表演者,多是來自不同職業(yè)、不同年齡的普通人,往往走下舞臺,就要連夜奔赴自己生活中的工作崗位。身兼戲劇創(chuàng)作、導演、演員于一身的南充市文化館戲劇干部張勇,通過親身經歷對媒體講述了基層群眾文藝創(chuàng)作苦樂。他說,一個群文精品在排練中首先要克服的就是組織演員這一難題,群眾演員都要努力調和工作和演出的時間,為了奔赴心中熱愛的文藝,他們要經歷很多難以想象的困難。據(jù)介紹,南充市參賽作品話劇《我是雨來》,演員是一群平均年齡不到10歲的小朋友。張勇表示,孩子的背后是來自學校、老師、家長的大力支持,為期3個月的排練中,調課、接送,誰都沒有任何怨言,只為了孩子們能全身心投入演出。在張勇看來,演出的成功,學校老師、家長這些幕后英雄,也稱得上是主創(chuàng)團隊成員了。由重慶市群文系統(tǒng)創(chuàng)排的群舞《龍把子》在第十八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斬獲群星獎。24個來自銅梁二中、平均年齡為17歲的小伙子將傳統(tǒng)龍舞的8字花、慢舞龍、快舞龍等高難度動作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在長達一年的時間里,每天晚上,24個少年會準時出現(xiàn)在銅梁二中的操場,從舞蹈動作零基礎,到嫻熟舞動,每天都會被汗水濕透,群眾藝術館的編排人員也風雨不誤陪著他們。群舞《龍把子》從首次亮相2018年第八屆重慶鄉(xiāng)村文藝匯演到群星獎決賽的舞臺,這種不用道具只靠肢體力量的表現(xiàn)形式,感染了熟悉重慶地域文化的群眾,也打動了專業(yè)評委。自2022年10月開始的“大地情深”——全國優(yōu)秀群眾文藝作品巡演,歷時一年,跨越10個省市,以獲得全國群星獎作品展演為主,讓群眾文藝精品給人們送去美的享受,掀起群眾文藝創(chuàng)作的高潮。陜西省參加巡演的作品是獲得第十九屆群星獎的表演唱《歌從黃河岸邊邊來》,通過非遺神木酒曲的形式,又吸收了黃河號子和陜北信天游的音樂韻味,將觀眾帶入黃河岸邊祖祖輩輩的生活和如今小康生活的對比中。而這一切變化,都要歸功于一條沿著黃河岸邊新鋪開的“玉帶”——沿黃公路。沿黃公路修通后,沿線多年被黃河阻塞、沒有出村公路的鄉(xiāng)村,生產生活迎來了想都不敢想的變化。陜西省神木市文化館組織編排的《歌從黃河岸邊邊來》,在文化館專業(yè)干部的帶領下,鄉(xiāng)親們自然而然唱出對黨和祖國的贊頌。作品一路過關斬將,經過全省選拔,在2020年曾獲得第九屆陜西省藝術節(jié)群星獎,隨后走上全國的舞臺。

▲陜西神木市文化館組織編排的《歌從黃河岸邊邊來》獲得第十九屆群星獎
館長劉香妮曾在采訪中表示,作品以神木酒曲傳承人為主力演員。創(chuàng)作中,大家入村入戶感受鄉(xiāng)親們生活的變化,學習鄉(xiāng)親們世代流傳的酒曲、陜北民歌、說書、道情等陜北“本土音樂”,一直在打磨節(jié)目……這已是神木市文化館第二次捧回國家群星獎了。2019年,原創(chuàng)作品群舞《毛烏素沙漠的女人們》獲第十八屆群星獎。以群星獎為核心的各類比賽,既是對群眾文藝活動的檢閱,也是一次交流促進,讓群眾文藝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好的作品不斷涌現(xiàn)。
群眾藝術活動品牌多
越來越多的群眾文藝活動,經各地文化館的組織培訓,借助利好支持政策,漸漸有了自己的固定節(jié)日,定期舉辦,參加人數(shù)不斷增長,形成了品牌活動。群眾文藝活動品牌化趨勢,為基層群眾文藝埋下了長遠發(fā)展的種子,也為落地生根提供了土壤。時下,2024年“彩云之南等你來”夜間群眾文藝展演活動還在云南省內各地持續(xù)開展中。在武定縣,由縣文化館組織的演出安排在每個周末晚上,花燈歌舞、器樂演奏、民族舞蹈等精彩表演,讓游客游覽武定多了一個打卡理由,成為當?shù)匚穆萌诤习l(fā)展的范例。據(jù)悉,活動中,縣文化館通過招募業(yè)余文藝演出團隊及文化志愿者,精心組織培訓,編排節(jié)目,充分發(fā)揮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獲得好評。云南省文化館架起群眾和藝術美育活動的橋梁,已打造了一批如彩云獎、彩云之南等你來、藝術點亮人生——青少年美育教育等公共文化服務優(yōu)秀品牌。同時,持續(xù)開展全民美育系列活動,通過慕課、直播、在線展覽等多個板塊擴大全民美育工作的空間。在甘肅省蘭州市,由市文化館精心組織的品牌群眾文化活動貫穿全年。目前,已成功打造出春節(jié)文化廟會、中國(蘭州)國際鼓文化藝術周暨蘭州國際民間藝術周、蘭州農民藝術節(jié)、蘭州社區(qū)藝術節(jié)、蘭州合唱節(jié)等多個群眾文化品牌。黃河文化是浸入蘭州人血液的傳承,也是當?shù)厝罕娞赜械幕蛎艽a。在一系列群眾文藝品牌活動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2023年舉辦的首屆黃河文化民間藝術周活動參演人數(shù)達到上萬人,是歷年來群眾文藝團隊展演演員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公共文化活動?;顒託v時十天,累計觀眾50余萬人次,彰顯出黃河文化民間藝術的獨特魅力。在蘭州市文化館的精心組織下,國家級非遺項目蘭州太平鼓、苦水高高蹺以及蘭州舞獅等非遺項目,還有鮮少露面的蘭州鼓子、曲子戲等非遺項目也會經常在廣場、景區(qū)演出。群眾文藝團體是大眾美育的重要載體。蘭州市文化館每兩年開展一次全市群眾自發(fā)文藝團隊評審定級活動,以促進群眾文藝團體持續(xù)發(fā)展。目前全市有群眾自發(fā)文藝團隊261支,每年參加各級各類文化活動達1000余場次。近年來,西安市群眾藝術館也在著力打造群眾文化活動品牌項目,創(chuàng)新推進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西安市紅五月音樂會、夏日廣場文化活動、長安詩會、“群眾大舞臺,有藝你就來”西安市群眾才藝大賽、西安市廣場舞大賽、西安市群眾合唱展演、“鄉(xiāng)村春晚”等群文活動,都擁有雄厚的群眾基礎和廣泛影響力。

▲首屆黃河文化民間藝術周現(xiàn)場
8月26日晚,儀隴金龍舞、達州竹琴、劍閣儺戲、南部花燈等非遺項目在南充儀隴縣馬鞍鎮(zhèn)琳瑯村客家文化廣場精彩上演。這是2024年四川省“天府百姓大舞臺”東北片區(qū)的首場匯演。300多名演員,大多數(shù)為各地村社居民、文旅能人、非遺傳承人等,年齡最大的演員超過80歲。因為很多節(jié)目就是他們自己的生活日常,所以真摯的表演打動了每一位觀眾。據(jù)了解,“天府百姓大舞臺”匯演是今年四川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打造的全新品牌活動。2024年至2026年,依托這一全新品牌,四川全省將持續(xù)擴大基層優(yōu)質文化產品供給。近年來,四川省依托全國群星獎、四川藝術節(jié)、四川省少數(shù)民族藝術節(jié)、四川省鄉(xiāng)村藝術節(jié)等賽事活動,推出了一大批群眾文藝精品力作。
延時服務亮點多
在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fā)展中心主任、中國文化館協(xié)會理事長白雪華看來,文化館除了要在課程培訓等方面增加服務內容外,還要不斷打造服務新場景和服務新業(yè)態(tài)。比如,以沉浸式體驗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一些地方的文化館已經在行動。近兩年,成都市文化館推出了沉浸式美術作品展、沉浸式戲劇游園會等50多場沉浸式文化活動,覆蓋線上線下逾200萬人次。在常規(guī)課程之外,成都市文化館的市民文化藝術培訓學校,最晚延時服務到晚上8點30分。

▲“群星耀天山”群眾才藝大賽在烏魯木齊市的新疆文化館劇場舉行
文化館是普通人接觸藝術最容易最便捷的通道,采取延時、錯時開放以及預約服務、館外服務等方式,為不同時段進館群眾提供便利的文化館越來越多。重慶市群眾藝術館通過慕課、直播、觀影體驗等方式,給人們提供了全新的文化選擇。同時,注重互動體驗,安排了非遺技藝體驗、藝術VR體驗、全國優(yōu)秀文化資源展示等活動,讓大家的文化獲得感更強。根據(jù)青年群體的需求,圍繞文化館是人民的終身美育學校主題,重慶市群文系統(tǒng)大力打造“市民夜?!保峁┭訒r服務,優(yōu)化全民藝術普及課程設置,增設非遺傳承室、藝術閱覽室、藝術自習室等新的公共空間。新疆文化館通過摸清全區(qū)群眾文化活動家底,按照時間節(jié)點和活動特性,制定出全區(qū)群眾文化活動清單,全面落實免費開放,做到全年365日無休。還創(chuàng)辦了“走進藝術之門”“藝術進校園”青少年美育公益培訓周末班。新疆文化館與全疆各級文化館采取“線上+線下”雙向聯(lián)動方式作為群眾藝術活動的基調,以“群星耀天山”群眾才藝大賽作為群眾文化工作主線,已成功舉辦兩屆新疆文化藝術節(jié)。據(jù)了解,“群星耀天山”群眾才藝大賽是全疆為沖擊最高國家文化藝術政府獎項“群星獎”而打造的品牌活動?;顒幼韵露蠈訉舆x拔優(yōu)秀群眾文藝節(jié)目,引領性強,知名度高。同時結合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jié)、新疆文化藝術節(jié)、群星藝術沙龍等品牌活動,拓展群眾文化活動領域。群眾文化需求在哪里,服務的觸角就延伸到哪里。陜西省咸陽市秦都區(qū)開設了24個社區(qū)文藝課堂。據(jù)悉,群眾不但可以在家門口跟隨專業(yè)老師學藝,還可以按需定制課程表,定老師、定內容、定時間。秦都區(qū)不定期邀請文藝“大咖”舉行文化講座、進行網上直播,為居民普及文藝知識,提升藝術修養(yǎng)。架起藝術與普通人的橋梁,讓藝術融入日常生活,人人可以嘗試,各地各級文化館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只為了讓你我享受更加豐富、更能感受生活之美的文化大餐。
責任編輯:王順利/《新西部》雜志 · 新西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