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節(jié),我破例窩在家里沒有出游,放假第一天上午轉了趟書城,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陳彥先生所著的小說《主角》。我與陳彥先生大約十年前曾有過一面之緣,那時他在陜西省戲曲研究院工作,他和我的一位朋友相熟,恰好我和我的這位朋友又都喜歡秦腔,我就是陪朋友看戲時認識了他。交談中知道他比我小五歲,不僅是院長還是編劇,再后來又看了他編的《遲開的玫瑰》《大樹西遷》《西京故事》等秦腔和眉戶現(xiàn)代戲。其中《遲開的玫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吹絼≈械拇蠼銥榻逃凸B(yǎng)弟弟妹妹成長而無私奉獻,我便想起了我的大姐。該劇故事好,主角李梅的唱腔優(yōu)雅委婉,把眉戶戲的曲牌唱出了新意。當紅小生李小峰把配角唱得很出彩,一句“堵實了,下水的管道堵實了!”成了我開車遇堵時就想哼哼的唱詞。一次短暫的會面,陳彥先生便給我留下極好的印象,覺得他低調(diào)謙虛、談吐儒雅。再后來聽說陳彥先生又出了幾部小說,工作單位也變動了,這次在書城突然看見他的小說《主角》擺在醒目的位置,不由得就想翻翻,剛看了幾頁就欲罷不能,我立馬決定這個假期哪都不去,就讀這部書了。
節(jié)過完了,書也讀完了,但讓人總覺得意猶未盡,又在網(wǎng)上搜看了一些學者對《主角》一書的評論,大家對這部小說的評價是一致出奇的好。我沒有那些學者專家那么高的文學理論水平,但我認為這的確是我近年來所看的為數(shù)不多的一部好書。小說從多事之秋的1976年開始至今,跨越四十余年時空,講述了秦嶺山中一個放羊小女孩一步步成長為名震三秦的秦腔名伶的故事。書中雖無波瀾壯闊的大起大落,但向讀者展現(xiàn)的卻是一幕時代變遷的大劇。發(fā)生在“主角”憶秦娥身上以及身邊的喜怒哀樂、鉤心斗角、愛恨情仇,一個個形形色色的小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就如同讀者尤其是從這個時代走過來的人在回憶曾經(jīng)發(fā)生在身邊的故事,反芻中國四十年來社會變革以及人們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取向的變化。
這部小說看似講述了一個秦腔藝人勵志的傳奇故事,其實我認為是作者通過對秦腔行當?shù)纳顚憣?,表達對時代變化中人生的意義和秦腔藝術生命力的思考,具有濃郁的現(xiàn)實主義色彩。小說主人公憶秦娥付出了太多的艱辛與不易,看著書中的憶秦娥,我的腦海里不時掠過金庸筆下郭靖的影子,一個看似憨傻瓜犟的人,最后竟成了演技超群的“秦腔皇后”,這哪里不是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寫照啊,個中緣由又有多少人能參悟得透。這也昭示了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正如書中老藝人古存孝對憶秦娥的訓誡:要想演好戲,就必須先學好做人?,F(xiàn)實中,我們哪一個不是社會這個大舞臺上的演員,不停地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有的人為當主角不擇手段,當上主角又落了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就像一些貪官,他們在任上為官,卻硬是把個“主角”演得德不配位,寡廉鮮恥。做人其實要有甘為龍?zhí)椎木?,只要踏實勤勉、堅守道德底線,最終也會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我們對藝人的最高評價,莫過于“德藝雙馨”四字,我們對自己做人的目標難道就不應該是崇德尚善嗎?
我生于隴,長于秦,我是熱愛秦腔的。《主角》一書還提出了一個讓我有共鳴的問題,就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和新媒體時代,隨著人們生活工作節(jié)奏的加快,受電影、電視劇、自媒體的沖擊,秦腔這一古老的劇種,當然也包括眉戶、碗碗腔、梆子、道情等小劇種,它們的生命力在哪里?書中無論憶秦娥本人,還是她的鼓癡老舅、她的開蒙師父胡彩霞,忠、孝、仁、義四位老藝人,以及她的衣缽傳人“小憶秦娥”,他們都是因文化程度較低,學藝基本上靠口傳心授,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秦腔的傳承和發(fā)揚光大。今天的秦腔藝術似乎走進了一個死胡同,秦腔表演要么是全盤復古,劇目演來演去就那幾出戲,唱腔唱詞未能很好地去粗取精,有的甚至唱詞粗俗、主題思想陳舊;要么就是顛覆傳統(tǒng),話劇化、電視劇化,失去戲劇與影視作品表演形式上的差異,結果秦腔表演中的吹胡子瞪眼、提袍甩袖、搖帽翅等能展示演員才技的“絕活”都沒有了,減弱了表演的美感,失去了特有的觀賞性,從而也就失去了觀眾。秦腔要發(fā)展,陜西作為秦腔的發(fā)源地必須發(fā)揮主陣地作用。作家莫言曾說:凡是民族的都是世界的,這是一個規(guī)律,在全球化,或者叫世界文學的時代到來的時候,越是有民族特色的東西,越具有世界性。作為文化傳播形式之一的秦腔藝術需要一個良好的傳承發(fā)展環(huán)境,可以把秦腔藝術教育引入中小學,秦腔藝術家的培養(yǎng)從娃娃抓起,使秦腔演藝后繼有人;要不斷推陳出新,要有符合主旋律、適應現(xiàn)代人們審美意識和節(jié)奏感的戲劇作品不斷問世,使秦腔這一古老表演藝術能夠煥發(fā)出時代的新的生命力,既能夠上得高雅的藝術殿堂,走向世界,又能夠下得田間地頭、工廠車間,服務大眾。
我一直認為作家應該寫他熟悉的人和事,只有這樣,塑造出的人物才會有血、有肉、有感情。以陜西作家為例,柳青的《創(chuàng)業(yè)史》、路遙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陳忠實的《白鹿原》、賈平凹商洛農(nóng)村題材的散文莫不是如此。陳彥先生正是因為有在秦腔劇團工作的經(jīng)歷,所以在《主角》里塑造的每個人物都個性鮮明,敘事細膩生動,行話專業(yè)準確,方言俚語詼諧生動,帶著讀者一下子從臺上看到臺下,從戲里看到了戲外。看的是故事,悟的是人生,書中的故事確實感動了我。我認為這部小說稱得上是近年來能代表陜西作家水平的扛鼎之作,確實值得一讀。作為秦人,我衷心希望陜西更多的有人文情懷、有歷史擔當?shù)淖骷夷軐懗龈嗟摹皯浨囟稹薄靶浨囟稹薄靶⌒浨囟稹?,為秦人而頌,為秦腔而歌?/p>
(責任編輯 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