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中共中央決定給予徐才厚開除黨籍處分,對其涉嫌受賄犯罪問題及問題線索移送最高人民檢察院授權軍事檢察機關依法處理。徐才厚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他是十八大以來,軍方落馬級別最高的領導干部。
除了徐才厚,李東生、蔣潔敏、王永春也被開除黨籍。在中共73歲生日前夕清理門戶,反腐決不厚此薄彼,被官媒定義為“體現(xiàn)了黨中央從嚴治黨、從嚴治軍的鮮明態(tài)度,表明了我們黨堅決反對腐敗、以零容忍態(tài)度懲治腐敗的堅定決心”,而輿論也頗多好評,贊嘆聲見于網(wǎng)絡上下。據(jù)統(tǒng)計,十八大以來落馬的省部級以上高官已有36人,其中不乏副國級官員。尤其此前不久,中紀委一周內(nèi)打掉3只老虎,“一分鐘連打二虎”--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長杜善學,山西省政協(xié)副主席令政策被調(diào)查,更令坊間熱議。
與贊嘆聲相隨的是建議,“反腐沒有厚此薄彼,去病更要標本兼治”,以及有論者感嘆,“反腐是不錯,就是成本太高。培養(yǎng)一個干部,花錢送丫上黨校、讀博士不說,還得把一個區(qū)、一個縣交給他練手。好不容易成長到副省級了,也腐敗到該落馬了。說起來大快人心,可從培養(yǎng)到辦案,俺們花了雙份錢,就落一痛快,您說值嗎?”千夫諾諾不如一士諤諤,此類聲音,在狂歡中顯得彌足珍貴,值得傾聽。
當然,打老虎不等于止于治標而不治本,用中紀委書記王岐山的話就是,“堅持標本兼治,當前要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至于培養(yǎng)成本命題,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有精辟論述,“我們國家培養(yǎng)一個領導干部比培養(yǎng)一個飛行員的花費要多得多,而更多的還是我們傾注的精神和精力。但是,一著不慎毀于一旦。不管你以前做了多少有益的工作,功罪不可相抵。如果搞不好,領導干部的崗位就真會變成高危職業(yè)?!闭驗槿绱?,反腐更需防腐。
“上醫(yī)治未病,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钡鹊讲∪敫嚯敛欧锤?,效果顯然不佳,只會出現(xiàn)反腐越反越腐的病灶,甚至被譏為“縱火之后再救火,然后表彰救火英雄”。古代的例子不少,比如朱元璋迷信“刑亂國用重典,重典治吏”,認為“吏治之弊,莫過于貪墨”,對貪腐者實行“剝皮實草”、株連之法,但只是短期見效,以至于朱元璋最后感嘆,“我欲除貪贓官吏,奈何朝殺而暮犯。”“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嘉慶剛上任時勵精圖治,大舉反腐,據(jù)專家介紹,“高潮過后,一切如舊,甚至連他親手樹立的廉正模范也一個個腐敗”。
防止腐敗需從政改破題,所謂的“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jiān)督,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首先必須推行官員財產(chǎn)公開制。被稱為“陽光法案”的官員財產(chǎn)公示制度,堪稱最有力的反腐利器之一,業(yè)已被世界上多數(shù)國家采用。官員財產(chǎn)如果只是內(nèi)部申報,而不是公之于眾,把權力關進籠子里就是空話,官員財產(chǎn)公開相當于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里,而鑰匙交給了公眾。為確保官員財產(chǎn)公開具有正當性,必須通過立法使這一制度具有法律強制性。
其次,可借鑒香港經(jīng)驗。香港被譽為廉潔之都,全球清廉指數(shù)排名一直居前,正在于香港對腐敗零容忍。不過,40多年前的香港并非如此,那時候貪瀆叢生。香港的反腐經(jīng)驗很多,比如設立廉政公署,維持其獨立和公正性。再比如對腐敗零容忍,廉政公署前副專員郭文緯曾表示,無論是大貪還是小貪,“100元、10元,甚至1元都要處理”。香港廉政公署審查貪污舉報咨詢委員會主席施祖祥認為,“零容忍”是一種態(tài)度:“今天你是小,慢慢大的時候你就不覺得大。貪污就是貪污,小也是貪污,大也是貪污?!保ā吨袊嗄陥蟆?012年6月27日)
最后,從司法改革等方面發(fā)力。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責任制,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司法不獨立公正,官員即便貪腐也難受到應有處罰。此外,十八屆三中全會對紀檢檢察體制改革的相關描述,以及其后加大紀檢部門的話語權,對反腐不無裨益。公眾還關心,如何才能真正健全和完善黨內(nèi)監(jiān)督、民主監(jiān)督、法律監(jiān)督和輿論監(jiān)督體系。如果監(jiān)督很疲軟,一切都是奢望。
“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盡管反腐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須有緊迫感。防治腐敗需從政改破題,說易行難。正所謂自己的刀割不了自己的把,改革既需要頂層設計,也需要民意推動,更需要上下力量合并,否則即便設計出了較為理想的整改方案,也會政令出不了中南海,或者無法打通最后一公里。
(責任編輯 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