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降證實了寬松政策并未轉向,而且在穩(wěn)增長重要性日益提升的當下,寬松狀態(tài)可能配合積極財政政策,在年內持續(xù)。
中國人民銀行于周六晚間宣布,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8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同時,有針對性地對部分金融機構實施定向降準,下調“三農”貸款占比達標的城商行農商行以及“三農”或小微企業(yè)貸款達標的大型、股份制和外資行的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下調財務公司存準3個百分點。
本次雙降即使在寬松階段,依然顯得力度空前。依照以往央行的操作模式,數(shù)量型工具和價格型工具一般都是間隔使用的,降準屬前者,降息屬后者,本次罕見地同時使用,主要在于顯示重視并提振市場信心。而降息降準選擇“定向”還是“全面”,往往被視為調結構還是穩(wěn)增長的信號,本次在全面對稱降息的同時又定向降準,而定向的服務對象依然是“三農”方面和小微企業(yè),透露出要穩(wěn)住增長同時不放棄調結構的信息。
5月經濟數(shù)據(jù)顯示,CPI與PPI均出現(xiàn)環(huán)比下降,分別為0.2與0.1個百分點,其中,CPI為年內首次出現(xiàn)環(huán)比下跌。進入6月以來情況亦未見明顯好轉,降息降準普遍被認為有必要且有空間。只是在前期的屢次落空后,連央行主管的報紙在數(shù)日前亦刊登近期無降息空間的報道,且兩日前央行剛重啟暌違兩個月的人民幣逆回購以馳援短期流動性,理論上講短期內降準降息的可能性很小,在一系列動作之下,6月降準降息的預期逐漸散去。央行最終選擇在這一時點降息,時間是罕見的周六,略出乎預期。
實際上,從4月以來,每一個月央行均有寬松政策出臺,且每次均有“加料”。例如,4月19日的降準,在以往0.5個百分點的基礎上整整翻了一倍,大幅下調1個百分點;5月10日的母親節(jié)降息大禮包,不僅選在周日,還附贈了存款基準利率的上浮,進一步釋放利率市場化信號。6月,在市場紛紛揣測寬松政策已經轉向的時候,央行再度出手,利率存準雙降,完全打消了轉向憂慮。以月為頻次地發(fā)布寬松政策,且每次調整力度均出乎意料,可見央行之重視與表態(tài)之堅決。
顯然,穩(wěn)增長已變?yōu)榈谝灰獎?。不過,此前的貨幣政策雖然頻繁,但在資金成本高企、流動性偏緊的背景下,降低名義利率作用有限,實際貸款利率一直高企,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直接降低融資成本效果亦不顯著,在扭曲的金融制度下,貨幣政策傳導可謂不暢。穩(wěn)字當頭,在貨幣政策的寬松過后,積極的財政政策亦再次顯露出來。日前,國務院印發(fā)《推進財政資金統(tǒng)籌使用方案》,盤活存量財政資金、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加速落地、有序實施地方債置換……從項目上馬、地方債風險疏導到財政資源優(yōu)化配置,都釋放著非常明顯的積極信號。
央行罕見地在周六發(fā)放“雙降”大禮,引來一片感嘆之聲。事實上,從今年以來的貨幣政策效果與近期的市場狀況來看,央行更多的是通過標志性、表態(tài)性意義以給予信心,實際效果可能有限。然而,雙降證實了寬松政策并未轉向,而且在穩(wěn)增長重要性日益提升的當下,寬松狀態(tài)可能配合積極財政政策,在年內持續(xù)。
(責任編輯 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