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開放風生水起的上個世紀80年代,曾經(jīng)有一首歌叫《再過20年我們來相會》:“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偉大的祖國,該有多么美……”時間轉(zhuǎn)眼過去30年,偉大的祖國是美了還是丑了,似乎沒有一個確定的結論,但一個確定的事實是:祖國富了,人民也富了。但是,有人卻有了新的擔心,特別是在當下這個充滿不安和牢騷的轉(zhuǎn)型期。

近日,一則微博在網(wǎng)上流傳,題目是《再過20年,中國能剩下什么》,微博稱:某官員酒后吐真言,算一筆簡簡單單的賬。目前中國5%的人掌握了中國95%財富,而這5%的人已經(jīng)移民或者正在辦理移民。這意味著,20年后,這95%的財富不再是中國人所有。那時,中國還有什么?數(shù)億老人,一片被完全污染的山川河流,以及地底下已經(jīng)沒有資源的土地!這筆賬,雖然算得有點兒夸張,但也不是沒有一點兒道理,因而算得很多人心驚膽戰(zhàn),滿腹憂愁。
這些年,中國經(jīng)濟一直在增長,高樓在成片崛起,馬路在立交高速,鐵路在動車馳騁,航線在全球輻射。中國人的衣食住行,都在變化。有錢人越來越多,自己買房子的人多了,旅游的人多了,現(xiàn)代生活方式日益進入普通人家。但是,中國社會也出現(xiàn)了很多相互糾結的狀況和問題,搞得不僅弱勢群體不滿意,中產(chǎn)階層不滿意,連既得利益集團也不滿意。面對不確定的現(xiàn)狀,人們自然而然對未來有著不確定的預期,誰都不敢說明天會發(fā)生什么變數(shù),也就無法做出中長期的安排。于是,短期行為從官場到商場,從城市到農(nóng)村,彌漫了整個社會,這才發(fā)生了從瘦肉精到地溝油、從三聚氰胺到毒膠囊等違反公共道德和市場規(guī)則的眾多不良行為。而對這些現(xiàn)象感到絕望的越來越多的社會精英,從企業(yè)家到學者再到演員甚至官員,便選擇了用腳投票。移民潮一浪高過一浪,貪官和富人出逃,已經(jīng)成為這個看起來正在崛起的大國的一道獨特的風景。
就連曾經(jīng)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安家立業(yè),在華居住的外國人也產(chǎn)生了離念。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為20年后擔憂是正常的。但是,微博畢竟是借助一個官員的“酒后真言”說出來的,自然也就有了幾分醉意。
對未來難免有偏頗之猜,有唱衰之嫌。首先,財富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有物質(zhì)財富還有精神財富。僅就物質(zhì)財富來說,也有動產(chǎn)不動產(chǎn),有貨幣財富與實體財富。就算5%的人離開中國,可以帶走動產(chǎn),不動產(chǎn)還得留下。就算卷走了人民的幣,總是帶不走人民的地。其次,財富又是一個動態(tài)的概念。
中國目前每年進國家財政收入的錢是10萬億,辛勞的人們每天都在為社會不斷地創(chuàng)造著新的財富。從某種意義上說,無論是正常帶走的,還是貪腐偷走的,都不足以讓13億人絕了財富。再次,中國是個人口大國,5%不過6500萬人,也不可能全走。就算繼續(xù)計劃生育,20年的生生不息也不會讓中國只留下老人。再再次,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傳承的國家,支撐這片土地繁榮進步的除了社會精英,還有蕓蕓眾生。盡管貪腐在蔓延擴散,但是感動中國的民間力量也在增長。
最近,打人的軍官和“微笑門名表門”的局長被迫道歉,就足以說明,今后的中國,不可能永遠是官家和精英的天下,人民當家做主的真民主總有一天會實現(xiàn)。顯而易見,20年后的中國,即使不是跨英超美,也應該是一個很厲害的國家,那時相會的更多應該還是財富、精英以及老百姓更紅火的好日子。不過話還得說回來,微博對20年后的擔憂是一種憂國憂民的憂患,并不是別有用心的唱衰,因為當前的社會現(xiàn)實真的不容樂觀。
就在快要寫完這篇稿子的時候,偶然看到了另一篇微博:四年級作文《二十年后的我》。一男孩寫道:“今天天氣不錯,我和老婆帶著我們一對可愛的兒女環(huán)游世界,突然,路上沖出一個渾身惡臭、滿臉污穢、無家可歸的老太太。天啊!她竟然是我的語期你站著上課……由此看來,有著“20年之憂”的并非個別,希望“老師”們要理解,不要讓大家都“站著上課”!
(編輯 師皎)